我国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经历了由380 V到3300 V 的4个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13-07-16      新闻来源:一览煤炭英才网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煤矿采用炮采落煤方式生产,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为380 V,配备了相应的开关等设施,构成了采煤工作面380 V供电系统。

    1964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人员成立了煤矿工作面升压工作组,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将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提高到660 V,并组织相关煤机厂生产专供井下使用的电压等级为660 V的电机及相应的控制设备,构成了煤矿采煤工作面660V供电系统。

    随着80机组的使用,380 V 的工作面供电电压已经难以适应

    70年代,以液压支架和滚筒式采煤机为主体的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并投入煤矿生产,进一步提高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以适应煤矿生产需要的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

    虽然,当时正处于文革之中,我国煤炭战线的科研人员和煤机生产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千伏级的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全部装备,并很快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又一次升级换代。

    80年代以来,在原煤炭工业部的组织和指挥下,我国煤矿向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化生产和减人减面的目标迈进,不断地更新采煤工作面装备,使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出现了一批总装机容量已达1500 kW ~2000 kW 的新型高产的综采工作面。     

    1998年7月第一套国产的3300 V煤矿采区供电系统在山西省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煤矿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电压升级工作的胜利实现,为我国煤矿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缩短了我国煤矿采区供电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988年原煤炭工业部明确提出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目标,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电压的可行性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并吸收了国外煤矿井下工作面电压升级的经验,1991年l1月确定将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电压由1140 V提高为3300V,并将“井下采区3300 V供电系统”作为国家“八五”期间重点项目“日产万吨综采设备”的一个子项目,组织煤炭科研机构和煤机厂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国外高产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的概况

    由于综采设备装机功率不断提高,9O年代初最大采煤机功率已达1220 kW(Electral000,英国),截割电动机最大功率500 kW(EDwllo0L,德国;DR101101,日本)。

    1991年日本研制的DR102102型采煤机截割电动机功率达600 kW 。工作面输送机最大装机功率达1125 kW,驱动电动机最大功率525 kW ,并制造3×525—1575 kW 的工作面输送机。顺槽带式输送机最大装机动功率已达1350 kW,驱动电动机最大功率420 kW。乳化液泵站最大装机功率3×190 kW。转载机和破碎机最大装机功率均达到200 kW 以上。目前,国际上现代化的高产综采面的装机总功率一般在3000 kW 以上。

    美国煤矿井下已有装机总功率超过4000 kW 的工作面。同时随着综采工作面和采区走向长度的不断增长,产量的不断提升,也都要求综采工作面的设备不断增大功率(容量),并增加输电距离。国外综采工作面设备供电电压已普遍提高,目前,实际投入使用的综采工作面供电电压大体。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755-26037283 客服信箱:kj@tmjob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