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发布时间:2013-09-22 新闻来源:和讯
论国际产业链战争与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答不上来。那么,我们不禁想反思一下:在如今这个大学扩招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呢?最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我们就误以为,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又何曾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会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够?难道是我们的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显然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实际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我们专业不对口。
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我在美国不少的顶尖大学执教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从来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又有什么错呢?
接着我们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本科阶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中国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这些学问跟就业的关系都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
继续思考,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很明显二者之间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关系。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业;“6”呢?“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软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求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举个例子来讲,在工厂里,从董事长到大门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没有雇用大学生的必要。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那么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我们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一个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就造成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就业比例,这就是中国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相反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个环节。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
所谓劣势,就是在如今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大家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接着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找工作不如意,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回过头来,博士生又做着本科生的事,难道不觉得这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